日前,我市召开教育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一个个呈现的数字,看到我市教育的长足发展。我市教育系统抢抓机遇奋力前行,推动全市教育转型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满足全市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力,精准攻坚,推动教育普及程度、精准扶贫、服务能力、保障水平等各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朔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教育答卷”。

加强党建工作,创优党建机制,筑牢党的建设坚强阵地

我市教育领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建工作,创优党建机制,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校党建工作地位不断巩固。我市各学校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按照“三全三点五加强”的工作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贯彻党对教育的领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擦亮点、强弱点、补盲点,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安全和校园文化管理,加强教学教研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从政治上提升站位,从思想上强化认识,从行动上狠抓落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强工作动力,将党建同业务有机融合,让党建摸得着、看得见。二是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力重点,高层次推进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党建管理体系,落实党建工作职责,努力提升中小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市教育工委所辖68个党组织(其中3个基层党委、6个党总支、5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76名,打通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三是学校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创优。坚持强规范严要求管理手段,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为载体,各学校党组织规范落实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述职述廉、党员活动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确保让所有党员都能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的做法,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追先进,先进后进促共进”的新局面,努力把中小学校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坚强阵地。

在中小学校党组织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市全面落实党的工作“全覆盖”。提升学校党建活动实效性,强化党组织对学校办学治校行为的监督指导作用。实行“双培养”工程,把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和管理骨干,班子成员带动党员教师、党员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引领广大师生坚定信仰、提升素质。指导市、县(市、区)两级教育工委把党管方向落到实处;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以适应学校工作特点的灵活、小型、分散的方式开展党建活动,促进党建与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办学治校每个环节,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日常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干部和师生思想深处,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习、生活方方面面。

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基础教育实现新发展

基础教育覆盖人群最广泛,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紧密,事关民生福祉,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市教育局在工作中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宗旨,按照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全面补齐发展短板,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我市基础教育实现新发展、迈向新征程。

“十三五”期间,在学前教育方面,全市共建设认定252所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园数占比达到91.3%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85.38%,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公办园占比超额完成规划指标。在义务教育方面,市城区投资17个亿新改扩建的10所中小学,建成后可新增学位8200个;投入1.49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使152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学生约5万人;适龄残疾儿童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安置入学,入学率达95.6%;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法》全面贯彻落实。在高中教育方面,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优化高中学校布局结构和办学规模,大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各县(市、区)至少办好办强一所普通高中。同时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出台的“五项管理”和省教育厅“十项措施”“一日清单”,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试点实行“放心午餐”、周末延伸托管、寒暑假托管教育等工作,有效解决“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等问题,努力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

优化学校布局,深化产教融合,立德树人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我市转型发展。我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狠抓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全市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在院校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1所,其中:高职高专3所,中职学校19所,共有在校学生29971人。全市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2个。在专业建设方面,我市职业教育专业主要涉及加工制造、陶瓷、电子与信息技术、财经、农牧以及文化教育等15个专业大类、80多个专业,建成省级以上实训基地、重点专业33个。近年来根据社会需求,支持部分院校增设了高速铁路乘务、航空旅游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全市职业院校把握产业升级和我市资源型经济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本区域内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全市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万余名,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来源。

“十四五”时期,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与朔州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规范民办学校,科学引领发展,促进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我市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帮助民办学校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的同时,积极引导民办学校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引导学校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从关注眼前利益向注重长远效益转变,较好较快地推动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办引领、民办紧跟”的发展格局。

多年来,我市按照“大力扶持公办学校,全面规范民办学校”的思路,着力推动公民办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从高中招生计划安排上入手,严格控制部分重点县(市、区)招生规模轨制,对难以适应新高考的四轨及以下的民办学校暂停招生。2018年共核减261300人,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占比由2017年的50.8%下降到2018年的46.6%2019年下降到42.83% ,2020年下降到40.8%2021年下降到34.28%

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我市制定了《民办教育体量缩减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多项举措缩减民办教育体量,以“增、购、转、控、租、评、保”为抓手,“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强力推进体量缩减,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今年6月份,我市教育部门印发了《关于暂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的通知》,对所有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集中整治,逐步建立起长效治理机制。

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从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完善民办学校违规行为查处机制。从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从严查处民办学校违规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招生“十项严禁”纪律要求,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实行“零容忍”。

完善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引进,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现在,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60所,教师3万多,学生约32万。经多方努力,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在我市转设成功,山西工学院教育部批准,并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首批近800名新生已经入学,朔州开放大学顺利揭牌,一本三专一开大的高等教育格局形成,结束了我市30年没有独立本科院校的历史,覆盖大中小幼的完整教育体系全部建立。在人才引进方面,我市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山西工学院转设朔州,在第一期紧缺型博士招聘会上,报名博士54人,签约27人;第二期二级学院院长招聘会上,报名人数达42人,审核合格者已开始签约。

我市各县(市、区)、各校争先恐后竞相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市域内学前教育实现了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普高教育发展内涵不断丰富。义务教育提前完成了省定的基本均衡目标,全市已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83所,拥有总学位数23.35万个,能够完全满足全市20多万名适龄儿童就学。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走在全省前列,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效明显,各级各类资助全部精准到位,全市没有一例因贫辍学儿童。平鲁区率先将义务教育扩大到12年,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06%,高考报名人数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特别在质量提升上,坚持多年的质量监测制度、推门听课制度以及成绩分析制度等,成效显著。目前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06%,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率从2016年的41.65%提高到2021年的54.5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72个百分点,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强化义务教育有保障,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努力办好特殊教育,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探索实施放心午餐工程,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